陰陽
萬物都是神所創造,陰陽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國人民的自然觀。古人觀察到神所創造的自然界中各種對立又相聯的大自然現象,如天地、日月、晝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中醫陰陽學說是以對立統一規律認識宇宙一切事物運動變化的樸素自發的古代唯物辯證法。古代醫學家將陰陽學說運用於醫學領域,藉以說明人體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並用以指導臨床的診斷和治療,成為中醫學基本理論之一。
陰陽是中國古代哲學的一對範疇。陰陽的最初涵義是很樸素的,表示陽光的向背,向日為陽,背日為陰,後來引申為氣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內外,運動狀態的躁動和寧靜等。中國古代的哲學家們進而體會到自然界中的一切現象都存在著相互對立而又相互作用的關係,就用陰陽這個概念來解釋自然界兩種對立和相互消長的物質勢力,並認為陰陽的對立和消長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進而認為陰陽的對立和消長是宇宙的基本規律。
陰陽學說認為,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包括著陰和陽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而對立的雙方又是相互統一的。陰陽的對立統一運動,是自然界一切事物發生、發展、變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正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所以說,陰陽的矛盾對立統一運動規律是自然界一切事物運動變化固有的規律,世界本身就是陰陽二氣對立統一運動的結果。
陰陽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樸素辯證法思想,世界是在陰陽二氣作用的推動下孳生、發展和變化;並認為木、火、土、金、水五行是其基本的變化關係。五行相互資生、相互制約,處於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這種學說對後來古代哲學有著深遠的影響,如古代的天文學、氣象學、化學、算學、音樂和醫學,都是在陰陽五行學說的協助下發展起來的。
我國古代醫學家,在長期醫療實踐的基礎上,將陰陽五行學說廣泛地運用於醫學領域,用以說明人類生命起源,生理現象,病理變化,指導著臨床的診斷和防治,成為中醫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起著極為深刻的影響。
陰和陽,既可以表示相互對立的事物,又可用來分析一個事物內部所存在著的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一般來說,凡是劇烈運動著的、外向的、上升的、溫熱的、明亮的,都屬於陽;相對靜止著的、內守的、下降的、寒冷、晦暗的,都屬於陰。以天地而言,天氣輕清為陽,地氣重濁為陰;以水火而言,水性寒而潤下屬陰,火性熱而炎上屬陽。
任何事物均可以陰陽的屬性來劃分,但必須是針對相互關聯的一對事物,或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這種劃分才有實際意義。如果被分析的兩個事物互不關聯,或不是統一體的兩個對立方面,就不能用陰陽來區分其相對屬性及其相互關係。
事物的陰陽屬性,並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這種相對性,一方面表現為在一定的條件下,陰和陽之間可以發生相互轉化,即陰可以轉化為陽,陽也可以轉化為陰。另一方面,體現於事物的無限可分性。
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包括陰陽一體、陰陽對立、陰陽互根、陰陽消長和陰陽轉化五個面。
陰陽互藏交感,「交感」即交互感應,是指陰陽二氣在運動中處於相互感應相互作用的過程之中。中國古代哲學家認為:(陰陽)「二氣交感,化生萬物」(宋代周敦頤《太極圖說》)。萬物的化生源於陰陽之間的相互作用,這一哲學思想始自先秦諸家,如《荀子.禮記》說:「天地和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又說:「天地感而為萬物化生。」從而指出陰陽交感是萬物化生的變化和根本條件,其中的「合」,「接」,「感應」等都具有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之意。故又可以說天地陰陽之間的相互作用乃是萬物生成和變化的肇始。在宇宙自然界,事物的形成規律亦確是如此。天之陽氣下降,地之陰氣上升,陰陽二氣交感,化生出萬物,並形成雨霧,雷電,雨露,陽光,空氣,和誰相互交感,生命體方得以產生。在陽光雨露的沐浴滋潤下,生物得以發育成長。在人類,男女構精,新的生命個體得以誕生,代代相傳,人類得以繁衍。所以,如果沒有陰陽二氣的交感運動,就沒有自然界,就沒有生命。可見,陰陽交感又是生命活動產生的基本條件。
陰陽對立即指世間一切事物或現象都存在著相互對立的陰陽兩個方面,如上與下、天與地、動與靜、升與降等等,其中上屬陽,下屬陰;天為陽,地為陰;動為陽,靜為陰,升屬陽,降屬陰。而對立的陰陽雙方又是互相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脫離另一方而單獨存在。如上為陽,下為陰,而沒有上也就無所謂下;熱為陽,冷為陰,而沒有冷同樣就無所謂熱。所以可以說,陽依存於陰,陰依存於陽,每一方都以其相對的另一方的存在為自己存在的條件。這就是陰陽互根。
木 青 (綠) 色食物:肝膽
根據中醫理論,青色五行中屬木即是代表肝臟,所以進食食青色食物是對肝臟有利。青色食物有如身體的「排毒劑」 ,可助舒筋養血、解毒益筋及調節脾胃消化吸收。同時亦為人體提供維他命及大量膳食纖維,常見食材有菠菜、綠豆、青瓜及奇異果.......等。
火 赤 (紅色)食物:心腸
中醫認為紅色是火,入心,補氣血,對應下便是屬於心臟,故多吃紅色食物能補益氣血,有助促進血液循環及補心,改善氣血問題。最常見的食材有紅豆、番茄、紅椒、紅蘿蔔、紅棗.......等。
土 黃色食物:脾胃
健脾便是吃黃色食物。中醫學上健脾是非常重要,因為脾臟健康是治百病之本。而且中醫角度脾胃亦視為整個消化系統的配對,脾氣平衡便不會有胃腸道問題。所以常食用黃色食物能幫助消化吸收功能,對脾、胃有利,最常見的食材有黃豆、南瓜、番薯、香蕉、黃椒.......等。
金 白色食物:肺(大腸)
白色對應五行中的金;對應人體中的肺,對呼吸系統有所影響。如想潤肺補肺可多吃白色食物如百合、雪梨、山藥(淮山)、蓮藕、燕麥.......等,在秋冬時效果更明顯。
水 黑 (紫) 色食物:腎(膀胱)
黑色五行屬水,對應人體中的腎臟,同時亦有烏髮之效。黑色食物不只得單一的黑色,呈黑色或紫色、深褐色的各種天然動植物也同屬。適量食用黑色食物有益於腎,最常見的食材有有黑豆、黑芝麻、紫米、桑葚、栗子、紫菜.......等。